关于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
一、农村公路建设速度加快,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
近年来,我县的交通建设在注重构建主干骨架的同时,逐步转向农村公路建设。特别是“十一五”以来,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,抢抓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机遇,多渠道向上争取项目资金,强化工作措施,加大工作力度,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潮,全县农村交通发展日新月异,公路路况水平、通达深度、路网连接等得到很大提升。一是建设速度加快,公路通达通畅率得到提高。共投入资金13.37亿元(含农民自筹、社会捐资、投劳折资等),新建农村公路1399.6公里,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增加到3004.6公里,其中乡道644.6公里,村道2360公里。全县26个乡镇全部通了水泥路或柏油路,187个行政村全部通了公路,实现100%通达。有147个村通了水泥路,通达率达78.6%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.6个百分点。二是提升了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。随着村通畅率的提高,全县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已达1207公里,公路网络更为便捷通畅,缩短了城乡之间、相邻的乡镇之间和村之间的距离,带动了农村商贸流通半径的扩大。三是群众致富步伐得到加快。连续几年的农村公路建设,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翅膀,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。如双河乡通过大力建设农村公路,直接带动了蔬菜产业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,每年种植蔬菜达5万多亩,夏季10里瓜果观光长廊、特色观光蔬菜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、度假休闲,增加了群众致富增收的渠道。可以说,农村公路的建设加快,直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,哪里的公路设施建设得好,哪里的经济就能得到较快发展,哪里的群众就能增收致富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,面临的困难仍需克服
从调研情况看,尽管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,但由于底子薄,历史欠账大,目前的状况仍然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,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期盼交通更便捷、安全、畅通的强烈愿望,建管养任务依然繁重,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仍然十分突出,有待各级党政认真研究加以逐步解决。
(一)公路建设成本高,建设资金缺口大。
我县由于山高坡陡、沟壑纵横,建设成本本身就高,加上“打非治违”中临时采石场关闭,客观上增加了价格成本和运输成本,加剧了整个公路建设成本的提升。国家每公里只补助30万元,但实际的建设成本是:低的有每公里35万元,高的则每公里达45万元。由于县、乡镇财政配套能力,群众经济收入水平还不高,按“一事一议”办法筹集资金难,尽管各地采取其他措施筹集资金,但农村公路建设仍有较大资金缺口。
(二)“打非治违”引发的新问题。
“打非治违”行动中关闭临时采石场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石料、需要降低建设成本相冲突,一些乡镇的石料严重供给不足,石料成本增加,导致部分工程停工,据了解,长坝、和顺、赵家、后坪、沧沟等5个乡镇的计9条公路79公里石料供给不足已经停工,严重影响工程进度。一些石场垄断经营,不但价格高,而且质量较差,含泥量高,石子的直径也不符合公路建设的要求,影响了公路建设质量。同时,一些乡镇还反映,少数民爆人员唯我独尊,服务态度差,甚至有刁难现象。
(三)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。
从规划上看,当前我县公路建设的规划工作滞后,表现在超前性还不够强,未很好地与我县实施“旅游富民、工业强县”战略、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规划衔接不够,主管部门未及时组织评估审批。从建成的公路看,路网结构布局不合理,相互衔接不通畅,迂回线路少,功能不够完善,晴通雨阻或通而不畅状况较突出。由于村通畅工程是以村委会活动室为终点,所以造成相邻的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,从行政村到自然村落、到国省干线公路不连接,没能真正形成干支线联网畅通,出现断头路,农村公路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。从今后的建设任务看,全县还有40个通达的村需要实施通畅工程。如果从撤村并社前427个村的情况看,还有234个村是通达,群众急盼把畅通工程的深度延伸到这里。
(四)安全通畅水平还不高。
有的村道公路受资金、地理环境等多因素制约,路面窄,缺少会车平台,缺少涵管排水设施,防洪抗灾能力差,缺少安全防护、路标警示牌等附属设施,安全隐患较大。主要有三个方面:一是农村通畅工程启动实施初期的建设标准要求低,宽度只要求3.5米,资金补助标准低(每公里有12万元、14万元、22万元不等)。二是由村委会自己设计施工的公路,限于技术水平和资金,线路设计差,路基开挖较窄。三是目前实施的畅通工程,有的乡镇由于资金问题,路面厚度、宽度、平整度等不达标。这些公路质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安全通畅的要求。
(五)质量监管难以到位。